QX∕T 379-2017 卫星遥感南海夏季风爆发监测技术导则(气象)
ID: |
B6A57C9818D34737A634526EEDA5ABBA |
文件大小(MB): |
0.45 |
页数: |
12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8-27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7. 060,A 47,中 华人民共和 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379—2017,卫星遥感南海夏季风爆发监测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 for monitoring the onset of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by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products,2017-06-09 发布2017-10-01 施,中国气象局 发布,QX/T 379-2017,目 次,刖目 .II, 范围 . 1,2 术语和定义 . 1,3监测要求 1,4指数计算方法.. 2,5 爆发判别方法 .. 2,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气运动矢量的计算公式..3,附录B(资料性附录)FY-2C/D/E/F/G静止气象卫星VISSR(扫描辐射计)通道参数. 4,附录C(资料性附录)通道参数相当黑体温度的计算公式.. 5,参考文献. 6,I,QX/T 379-2017,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7)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素玲、蒋建莹、李云、吴晓京,n,QX/T 379-2017,卫星遥感南海夏季风爆发监测技术导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南海夏季风爆发所使用的数据要求、监测指标和判别引号,本标准适用于运用气象卫星监测南海夏季风爆发,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 1,南海夏季风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夏半年南海地区对流层低层为偏西风、高层为偏东风的现象,2.2,南海夏季风爆发 onse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气候平均4月中旬至6月中旬,南海区域风向、温度和湿度场快速转变的现象,2.3,[水汽通道]大气运动矢量atmospheric motion vector;AMV,由静止气象卫星扫描辐射观测仪器水汽通道(6. 3N.7. 6ルm)连续几幅图像上示踪区变化反演,出的大气运动信息,注:大气运动矢量计算方法、参数参见附录A和附录B,单位为米/秒(m/s),2.4,相当黑体温度 temperature of brightness blackbody;TBB,由卫星通过扫描辐射观测仪器得到的不同辐射体表面红外窗区通道(10 〃m.12. 5ルm)发射的辐,射率,根据普朗克定律计算出的辐射体表面的温度,注:相当黑体温度计算方法、参数参见附录B和附录C,单位为开尔文(K),3监测要求,监测要求见表1,表1监测要求,要素要求,数据气象卫星长波红外通道反演的日平均TBB和水汽通道反演的日平均AMV数据,时间4月ー6月,空间10°N.20°N,110°E.120°E,1,QX/T 379-2017,4指数计算方法,4. 1云导风指数计算方法,云导风指数是指利用气象卫星水汽通道大气运动矢量计算的南海夏季风指数,其计算方法如下:,2。%一120%ナー20Zv — 300 hPa,(XX 〉: AMV—^)ん ⑴,式中:,—-avv ——云导风指数,单位为米每秒(m/s);,AMV—U——水汽通道大气运动矢量纬向风分量,单位为米每秒(m/s);,I ——监测区内150 hPa.300 hPa水汽通道云导风离散点个数;,lat ——纬度,单位为度。);,Lon ——经度,单位为度。);,lev ——气压高度层,单位为百帕(hPa),4.2对流指数计算方法,对流指数是指利用气象卫星反演TBB产品计算的南海夏季风指数,其计算方法如下:,On — 120°0t — 20°,--TBB 一( X X TBB)/j (2),0n — 110°0t — 10°,式中:,——TBB——对流指数,单位为开尔文(K);,TBB——相当黑体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ノ ——监测区域内TBB资料格点个数,5爆发判别方法,4月15日开始,向前5天滑动平均的云导风指数满足——avv W0、对流指数满足——tbb W280 K且稳,定维持。其中,云导风指数稳定维持是指维持10天内中断不超过5天;对流指数稳定维持是指维持,5天。满足上述条件的日期为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2,QX/T 379-2017,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气运动矢量的计算公式,A. 1风速,风速的计算公式为:,F =ア?r/Lt .. (A. 1),式中:,F——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r ——图像块所在纬度地球的半径,单位为米(m),计算见公式(A. 2);,I ——图像块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之间的地心角,单位为弧度(rad),计算见公式(A. 3);,t ---- 时间差,单位为秒(s),图像块所在纬度地球的半径计算公式为:,r =り?槡(1 + tan2^)/(1 +tan2^ —£2) .. (A. 2),式中:,り——地球的极地半径,数值为6.357X1O6 m;,中——示踪图像块的纬度,单位为弧度(rad);,s ——为地球的扁率,数值为3.353X1O-3,图像块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之间的地心角计算公式为:,I = arccos(sin^o ?sin/ + cos您?cos/ ?cos△ス) .. (A. 3),式中:,您——起点时示踪图像块的纬度,单位为弧度(rad);,中1——终点时示踪图像块的纬度,单位为弧度(rad);,△ス —— 起点和终点时示踪图像块的经度差,单位为弧度(rad),A. 2风向,风向……
……